一、概况
赤锡乡地处永泰县西南部大樟溪畔,东连岭路、城峰、西界梧桐、南邻莆田仙游、北与富泉隔溪相望,行政中心距县城15公里,全乡区域面积102.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76.52%。境内共有重要河道4条,分别为大樟溪赤锡段、荷溪溪、玉锡溪、赤锡溪,总流域面积117.6平方公里,全长32.9公里;境内界竹口库区衔接荷溪、玉锡、赤锡三大库湾,库面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全乡辖15个行政村,1个林场,66个自然村,166个村民小组,共有4712户16472人,其中设有2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62人。
2024年,赤锡乡积极投建乡村振兴项目,共投资160万元改善周边环境,为群众提供生活便利,完成玉锡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一期)、玉锡泊林湖畔环境提升等提升改造惠民工程。共谋划专债项目1.09亿元,用于镇区农贸市场提升、生产生活服务中心、人行道提升、道路提升改造等12个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玉锡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省级美丽休闲乡村,赤锡村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盘活赤锡村产业用房和推动全市首宗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公开出让,获市表扬。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打造郑侨文化园省级闽台青年研学交流基地,以携程为龙头开展“永泰自然来”状元葡萄采摘节系列活动,获省、市宣传部门表扬。
二、经济建设
2024年赤锡乡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良好,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657万元,增长10.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2.17亿,增长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3.2万元,增长4.8%。
重点项目高效推进。高质高效推进“招商效率和招商质量提升工程”,引进8家企业,成功签约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公共实训基地、赤锡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县重点项目郑侨文化园暨闽台青少年研学基地二期建设,完善停车场、酒店、图书馆等配套设施;完成赤锡乡寿山村农村公路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荷溪安置点挡土墙及路面与雨污管网工程和库区移民示范区展示馆全面完工。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状元路、石竹至白叶等路段拓宽工程。
农旅产业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落实粮食总种植面积7127亩,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打造农事体验、野奢露营、亲子研学、水上运动、户外探险等旅游产业,不断扩大双桂状元葡萄、蕉坪蓝莓、东坑猕猴桃、石竹草兔等周边消费,驱动农文旅产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带动村民致富。举办“自然永泰 诗与民宿”2024永泰民宿旅游季在赤锡乡,启动仪式现场“五一”八大精品旅游线路重磅发布。永泰县人民政府与北京碳基星球户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以永泰县大樟溪沿岸丰富的旅游资源及现有的配套设施为基础,着力打造永泰县赤锡乡下古禄自然村至下重下自然村沿线的户外文旅综合项目,进一步完善永泰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体系,携手打造新型户外文旅综合项目,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福建省福州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永泰县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正式交易成功,标志着永泰县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举办大樟溪流域禁止非法捕捞水产品专项普法宣传暨增殖放流活动。举行永泰县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共建“船政公共实训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不断推进学校的文旅人才、智力优势与乡村的自然资源、产业优势有机结合,促进乡村人才培养和文旅产业升级。
三、社会事业
生态文明提档升级。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深入推行人居环境文明积分制,文明积分制考评位居全县前列。扎实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六清一改”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定期组织河道巡查,做好流域水质排查、河道截污清障,拆除河道周边违章搭盖、占地耕种。强化库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深入开展“碧水清源”行动,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格落实污染源排查。发挥赤锡行政执法综合大队、水上安全保障队作用,严厉打击非法捕鱼行为,切实保护界竹口库区水生生物资源。积极有序推进植树造林,完成“三沿一环”森林景观带等绿化1023亩、封山育林986亩。加快推进林分改造工作,完成采伐面积1600亩。
社会保障有序开展。对医保人员信息开展全面排查,组织群众做好参保工作,2024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2700人,缴费11903人,缴费率93.72%;下村入户开展医保电子凭证申领工作,针对体弱病残群众采取“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实现宣传和服务全覆盖。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做到进出有序、应保尽保。
民生实事扎实落地。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推行“小板凳”会议机制,畅通民意渠道,成功启动荷溪移民安置点提升、状元路、小微创业基地、蔬菜加工厂房等项目,共收集有效意见和建议496条,化解矛盾纠纷27个。目前,石竹村黄坑自然村、镇中古街等路灯维修工程、部分村组道路及护坡维修改造、饮用水工程等民生实事已完工,各类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全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持续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作用,组织志愿者队伍深入村组,定期开展党课宣讲、道德讲堂等各类活动,全年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志愿活动百余次。积极组织“送戏下乡”、武术展演、节庆文艺汇演、摄影大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宣传征兵政策,不断营造参军光荣的浓厚氛围。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利用好新型主流媒体,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渠道,围绕全乡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亮点工作进行报道,全面提升正面宣传质量水平,不断营造全乡上下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和干部帮扶工作,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确保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帮扶、早解决,目前全乡有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共98户345人,通过纳入产业收益分红、就业帮扶等措施,实现脱贫户增收有保障,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情况发生。
治理效能切实增强。充分发挥综治网格作用,对矛盾纠纷实行定期排查,变上访为下访,确保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共排查调处96起矛盾纠纷,全部化解成功,共安置帮教在册54人,社区矫正在册6人。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组织机关干部、志愿者在全乡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保密法等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升辖区群众法律意识。进一步完善道路安防和交通安全警示标识设施,对渡口、学校门口、村路口等多处安全隐患进行整治,有效提高了群众出行安全感。常态化进行安全监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