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时间:2014-07-29 08:34 浏览量: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适应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发展的要求,有效地指导景观资源的保护、协调各项开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第2条

规划基本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年01月01日实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01月01日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实施)。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7年01月01日实施)。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年实施)。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1993年实施)。

7. 《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12月1日实施)

8.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实施)。

9. 《永泰县青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及开发规划设想》(研究报告1996)。

10. 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实施)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01日实施)

14. 青云山风景名胜区有关考察报告、规划论证意见等

15.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

 

第3条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5年

1. 近期:2011~2015年

2. 远期:2016~2025年

3. 远景目标:2026~2050年

第二章  风景资源评价

 

第4条

青云山风景资源景源等级统计见下表。

景源等级统计表

景源等级

景源名称

合计(个)

占全部景源比例(%)

青云山、云天石廊、青龙峡谷、白马峡谷、白云山悬岩、九天瀑布群、青龙瀑布、中亚热带天然林、南方红豆杉、刺桫椤、珍稀生物

11

10

 

对山、状元晒靴、妙笔生花、情侣峰、鲤鱼上天、云天石廊峡谷、桫椤峡谷、摩崖峡谷、九天峡谷、红军洞、白云岩洞、锦绣屏悬岩、白马绝壁、青龙绝壁、云海、云瀑、红霞、白马瀑布、下洋瀑布、九天瀑布、九曲溪、云山天池、对山天池、万亩草场、柳杉王、古马尾松、古桂花、奇异笔管榕、长苞铁杉、闽中游击队旧址、旗插按交通站、白云岩寺

33

29

 

午后山、石笋尖、转头山、灵芝岩、石笋、绵羊峰、石门、玉女峰、山神大佛、东方醒狮、鹿鸣谷、双辐洞、三星洞、凤尾瀑布、珠帘瀑布、新月瀑布、王子瀑布、龙潭瀑布、仙女瀑布、观音洞瀑布、白云瀑布、石龙峡谷瀑布、吉祥瀑布、天台瀑布、观音瀑布、水车瀑布、九潭瀑布、双龙瀑布、回龙潭、九天书院山寨、空中田园、正德皇帝与转头山

32

29

 

镇山大钟、将军盔、伟人头像、七匹哺天狼、海芋洞、凉伞洞、十八洞景、状元洞、羚羊洞、震地洞、通天洞、双迭瀑布、白龙瀑布、溪底瀑布、龙泉瀑布、天女散花、回龙潭瀑布、情趣瀑布、情侣瀑布、地下瀑布、龙潭、鲤鱼潭、济生潭、长生潭、飞瀑三潭、状元草屋、出米垄摩崖、对山宫、安兜庙、对山村、云山村、下洋村、寨头亭、肖国梁与青云山、出米垄、地方风物

37

32

合计

 

113

100

 

第5条

青云山的自然景观资源以中生代早白垩纪火山岩形成的地质“似丹霞”地貌、“箱形峡谷”地貌和“层状山地”地貌形成的多级多彩的峡谷瀑布、峭壁悬崖、深潭碧水、奇峰幽洞、珍稀植物、石林石像地貌、生态森林、高山草场、天池著称。人文景观资源有南宋状元萧国梁的潜心读书处,古山寨遗址,白云岩闽中游击队活动旧址等。其中以众多瀑布、潭池、溪流等水景为核心的风景价值处于国内优秀水平;以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优美植被景观为特征的自然生态环境处于国内优良水平;其历史文化价值、环境价值处于国内良好水平。

第三章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6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总面积为52.50km2。边界由144个坐标点控制,详见《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边界坐标图》和坐标点一览表。外围保护影响地带30.22 km2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协调,并进行充分论证。县政府对此也极为重视,多次与林业部门、建设部门进行协调,现已达成共识,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7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性质是以中生代早白垩纪火山岩地貌中山水、峡谷、瀑布、中亚热带天然植被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特色;生态环境优良;适于游览、科研、避暑、休闲和进行文化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8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目标为:落实资源保育,突出山水峡谷、瀑布及植被生物多样性特色,优化结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控制开发影响,提高服务水准,推动社会发展。

 

 

第四章  分区、结构与布局

第9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划分为石廊峡谷景区、青龙峡谷景区、白马峡谷景区、九天峡谷景区、桫椤峡谷景区、白云岩景区和云山景区七个景区。峡谷景区以山水峡谷、瀑布、植物景观为特色;白云岩景区以风物展示、民俗风情、宗教文化为特色;云山景区以天池、万亩草甸、古树名木、田园风光和民俗风貌为特色。

第10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按职能分区,主要由风景名胜体系,游览服务体系,居民社会体系三个体系构成。

   风景名胜体系,其中峡谷景区主要以峡谷为游览线索,云山景区以天池草原景观、田园风光、古树名木、山村民居景观等为主;白云岩景区以人文景观和中、远期开展探险,风土人情展示等活动为主;成为一个内容丰富、景观序列开合有度,游览特色鲜明的风景名胜体系。

   旅游服务体系,规划由“永泰服务城—岭路服务乡—转头山风景区服务中心—一楼服务次中心—服务村—服务点—服务部”构成。

   居民社会体系,由青云山风景名胜区内管理委员会所辖的相应管理机构职工,风景区内的村民和外来服务经营人员构成。区内所属单位必须模范服从地方政府的行政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

 

 

第五章   容量、人口与生态原则

 

第11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人日容量以生态面积法计算为14280人,每年以210日计,年游人容量约为300万人次。

 

第12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户籍人口为2145人,外来人口(含旅游从业人员)100人,常年外出人口291人,户籍人口加外来人口再减去常年外出人口为1954人。居住人口密度为37.19人/km2

 

第13条

   根据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原理及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实际情况,将风景名胜区所在区域范围区划为有利区、稳定区、不利区和危机区等四种生态分区类型(详见生态分区规划图)。

第六章  景观资源保护培育规划

 

第14条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就是要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保护、发展和完善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综合价值,在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要求,以分类保护规划方法为主,同时结合分级保护规划方法,进行风景名胜区综合的保护培育规划。

 

第15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云山、寨下、对山、潭后等行政村,划出15.33km2作为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范围的资源与生境为特级保护,禁止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禁止或减少其附近地带可能导致负面影响的一切游憩活动。

 

第16条

   自然景观保护区位于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景观资源集中的区域,规划一定地段空间作为自然景观保护区,面积为12.162km2

   在自然景观保护区内,除设置观赏游览所需的少量设施外,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人为设施,禁止机动交通进入,不安排住宿。

 

第17条

   史迹保护区的“九山书院”位于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九天峡谷景区,根据目前考证,为明代以前的山寨遗址。因此,在山寨遗址周围地带规划设立史迹保护区,面积为0.2749km2

在史迹保护区内,不安排食宿,并宜根据景点容量控制游人数量,规划游人行为,排除对于保护不利的任何因素。

 

第18条

   风景恢复区,根据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特点及其保护现状的实际需要,在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区外围地带以及重要的水源地规划一定的空间范围作为风景恢复区;在各居民点四周山林地带,规划一定的空间范围作为风景恢复区。总面积为17.18km2

在风景恢复区内,控制居民与游人进入,保护好原有森林植被,严禁人为破坏,促进群落进展演替;积极防治森林病虫害和预防森林火灾。

在居民点附近的风景恢复区内,应强化绿化造林与抚育工作,严禁损害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与景观质量的生产活动和生活行为,发展有利的土地利用方式。

 

第19条

   发展控制区,在风景名胜区大型服务管理区、风景名胜区内大型居民点,或风景名胜区外围居民点集中地段及其周围农业用地,以及以上各类保育区以外的其他空间范围或地段,规划为发展控制区,面积为7.20 km2

在该区域内可以准许保留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并应根据需要合理调整其比例,减少环境污染,控制环境影响。可以安排同风景名胜区性质与容量一致的各项旅游设施及基地;可以安排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但区内所有构筑物和设施均应考虑采用适宜的风格、造型、用材、体量等要素,与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特点相一致。该区内应严禁对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及其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项目,并适当增加垃圾收集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

 

第20条

1. 主要保护对象

(1)具典型性的云山破火山构造。规模巨大,岩相分带清楚,发育完整,为国内罕见。

(2)国内稀有的自然火山口湖——对山天池。目前已处于900m左右标高,自然火山口湖少见,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更属稀少。

(3)永泰火山构造陆地。反映了中国大陆边缘活动带在白垩纪时期地质构造转化的历程。

(4)独特的地貌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独特的“似丹霞”地貌、“箱形峡谷”地貌、“层状山地”地貌及中亚热带沟谷中热带和泛热带南亚带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维管植物189科780属104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4种,Ⅱ级保护植物有18种。此外还有大型真菌102种。

(5)兰科植物。有兰科植物36种,大多数集中分布于白马峡谷景区的岩石上,很有特色。

(6)刺桫椤。是古老树蕨植物,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青云山有保存完好的刺桫椤种群。

(7)攀附性大藤本植物。其他地区少见的众多的攀附性粗大的藤本植物,如星毛冠盖藤等。

(8)陆生脊椎动物。风景区内的陆生脊椎动物61科216种,昆虫28目173科1428种,其中CITES附录Ⅱ中的短尾猴4群200多头;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云豹和蟒蛇及短尾猴,水獭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9)次生天然植被。植被类型有甜槠林、米槠林、阿丁枫林、乌岗栎林、秦氏厚壳桂林等。

(10)火山岩典型地貌景观。该地貌景观有山岳、峡谷、奇峰异石、悬岩绝壁、层状山地、柱峰、壁龛式洞穴、火山熔岩台地等及其中形成的溪流、梯级瀑布等。

(11)人文景源。保护七斗村状元萧国梁故宅遗址、读书处遗迹、“九山书院”(即九山山寨)遗址、白云岩寺庙、红军洞等人文景源。

2. 保护分级

(1)特级保护:保护对象中(1)~(9)为特级保护、划定区域。

(2)一级保护:保护对象中(10)~(11)为一级保护,划出一定区域。

(3)二级保护:除保护对象(1)~(11)以外的其他保护对象为二级保护。

(4)三级保护:202省道所在大峡谷范围为三级保护。

(5)四级保护:风景名胜区中旅游服务体系和居民社会体系及其环境为四级保护。

以上五级按规范规划出各级保护要求和要点。

3 分级保护要求和重点

(1)特级保护区:主要是指能代表主要保护对象(1)~(9)的景物为特级保护区,在景物附近,即视角范围内,一般不得设建筑设施。并划定特级保护区的范围。

(2)一级保护区:指能代表主要保护对象(10)—(11)的景物为一级保护,按视角范围划定保护区,区内可修步道等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食宿和机动车进入此范围。其中(11)人文景源的保护措施主要是:

①建议文物部门作出鉴定,争取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以便按文物保护条例加以保护,使景源本身不再受破坏,遗址部分按原状保留,清理杂物,保持清爽。寺庙、村寨等保持原貌,不得任意修缮改变其风格,特别是白云岩实为珍贵,同时加强防火防蚁设施,平时小心火烛,加强管理。需要修整的则按修旧如旧原则加以修缮。

②加强景源的环境保护,划定一定的保护范围,一般不小于30米。像白云岩庙、红军洞等同整个岩体、山体建成一体,同环境的关系更是不可分割。

③设立管理人员,最好是专职,起码也是兼职,总之要有人管,公布管理条例细则,有惩奖制度。

(3)二级保护区:景物的环境即风景环境,也即景区范围内非景物区域为二级保护范围。本区内可安排少量餐饮,但要限制与风景无关的建设,应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此区。

(4)三级保护区: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对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地区划为三级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注意与风景环境相协调。

 

第21条

核心景区的界定。

(1)明确核心景区的概念

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是指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的、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包括规划中确定的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和史迹保护区。

(2)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范围界定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中自然景观保护区面积12.162km2中的  5. 2521km2;生态保护区面积15.33km2中的8.41km2;史迹保护区面积0.2749km2划为核心景区。核心区面积共计13.94km2,约为风景名胜区范围的36.82%。

(3)核心景区的保护要求

在核心景区内,生态保护区不对游人开放,严禁人为活动。自然景观保护区可修步道和景观及保护对象的保护设施及少量休息设施,严禁建设与景观保护无关的设施,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凡是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落实风景名胜区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是核心景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层层落实保护责任制。

 

 

 

第七章  环境保护规划

 

第22条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在于维护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及其质量,为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环境基础及其保障。因此在环境保护规划中应以相关规划内容与建设目标为指导,融入和服务于永泰县整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体系。

 

第23条

生物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档案,明确保护对象,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管理工作;以就地保护方式为主,实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在生态保护区严格禁止狩猎、砍伐、采集等破坏行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物种群,控制或减少一切可能导致消极影响的各种生产和游憩活动;古树名木,采取一定的树体保护措施和其他如土壤、病虫害等方面的保护措施;建立野生动植物符合村志识别系统和生态保护宣传体系,预防森林火灾等不良因素的发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必要时要进行生物生态环境影响的专项评价,并接受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的监督。

 

第24条

   水环境保护规划。按《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要求,地面水环境质量应符合GB3838-2002中规定的Ⅰ类水质标准。近期控制污染源,中期消除污染源,远期通过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措施,保持和改善水资源环境,并保证水质达到和保持Ⅰ类地面水水质标准的规划目标。

 

第25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措施,保护水资源环境。

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全面保护好森林植被,尤其是在土壤瘠薄、地势陡峭的脆弱地带,严格禁止一切破坏行为。禁止乱砍滥伐森林资源和开山采石,严禁在25°以上的斜、陡坡地烧荒垦复和种植农作物,逐渐控制和减少坡地农业种植面积。缓坡地原有经济果木林应有良好的地被或绿肥作物覆盖,满足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生态要求。

风景名胜区内道路交通、旅游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外,还必须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避免因地貌、植被破坏而造成水土冲刷,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

 

第26条

控制风景名胜区内农业污染源,按规划要求分期减少农业人口数量,逐步缩小农业用地面积,实施生态农业措施,一方面减少污染排放,另一方面生产绿色旅游食品,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第27条

加强风景名胜区内如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对水体水质的污染控制,及时收集、储运和处理,减少或预防污染物进入水体。严格控制和减少风景名胜区居民数量,配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减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内如电站等可能造成水质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对可能影响水质的建设项目应通过相关部门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和提出监控措施。

 

第28条

   按《规范》要求,风景名胜区大气环境质量应达到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严格控制可能造成大气污染的建设项目,推广普及电力、太阳能、天然气等无污染能源,减少燃煤烧柴等低级污染型能源利用现象;区内机动交通逐步实现无污染能源,减少和控制外来机动车辆。

 

第29条

   环境卫生状况保护规划。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原则上不设置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将生活垃圾收集储运至风景名胜区外,依托永泰县环保机构及其设施就近处理。建立和完善专职或兼职的环境卫生队伍,合理配备人员和收集、储运设备,及时处理生活垃圾,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状况。

 

第30条

噪声控制规划。按《规范》要求,风景名胜区室外允许的噪声级应低于GB3096-93中规定的“特别住宅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值。应逐步控制、减少车流量,严格控制大型车辆流量,进入风景名胜区内应减速行驰,禁止鸣笛;风景名胜区内旅游机动交通工具应符合噪声环境保护标准,并控制数量及其活动区域。

 

第31条

逐步建立资源监测系统,近期在重点景区分别设立生态综合监测点(每个点均包括水文、地质、动植物、空气的监测);远期实现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字监控中心,对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动态的、连续的监测。

1. 地质灾害

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周围应修建截洪沟、挡土墙、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防治措施。

加强各景区的动态监测和防灾预警预报机制。对不稳定斜坡和具滑坡可能的陡、险坡应采取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措施。永久性建筑物应避开断层位置。

2. 森林防火

实施森林防火工程。在景区入口和游览线路醒目处建森林防火宣传牌,提高游客的防火意识;禁止将易燃易爆品带上山;加强对景区内居民的森林防火安全教育;实行乡村护林防火责任制,落实到户到人,切实维护森林安全。

在山峰顶部设置森林防火瞭望哨,以便及时发现火情。完善森林防火监控机制,对护林人员、景区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完善通讯设施,建立森林防火通讯网络,发现火情,及时准确的报告险情地点和规模。

建立各级森林防火指挥调度系统,组建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购置专业扑火车辆和工具。

在公路或游路两旁种植二至三行木荷、珊瑚树等防火林带,防止火势扩散。

3. 森林病虫害防治

结合各级林业部门,积极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外地引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疫,杜绝病虫害带入景区。

定期对树木病虫害进行检测,及早发现及早防治。加强护林人员森林病虫害知识的培训,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水平。

在病虫害高发季节,可采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飞机喷洒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在使用化学药品时要注意保护天敌和森林其他生物,建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及早掌握病虫害灾情,以便及时防治。

 

 

 

 

第八章  风景游赏规划

 

第32条

  风景游览欣赏规划包括景观特征分析与景象展示构想;游赏项目组织;风景单元组织;游线组织与游程安排;游人容量调控;风景游赏系统结构分析等基本内容。

 

第33条

   景象展示构想。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丰富的内涵使得游客可以以多种方式接近自然景观,休憩赏玩。其山水峡谷主题与周边景区不重复,具有鲜明的特色。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景象确定“峡谷”主题,以“谷”为切入点展开景象构想。

   石廊峡谷景区景象展示构想:状元谷;青龙峡谷景区景象展示构想:天池谷;白马峡谷景区景象展示构想:红军谷;九天峡谷景区景象展示构想:仙女谷;桫椤峡谷景区,景象展示构想:东方神谷。

第34条

   游赏项目组织。近期(2011~2015年),通过峡谷主题的展示与宣传,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观光审美、野外游憩游览目的地;远期(2016~2025年),通过开发科教项目,完善游览设施,形成科技教育、娱乐为主的综合游览目的地;通过对休闲度假项目的开发,引入修养保健项目,完善风景名胜区游赏项目构成。

 

第35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以开展的游赏项目有:野外游憩、审美欣赏、科技教育、娱乐体育、休养保健、民俗节庆、避暑休闲等。

 

第36条

   依据景观特征分析,将游赏的风景划分为峡谷、瀑布、奇石、天池草原、珍稀植物等相对独立的风景单元内容,并针对游赏对象的内容、规模、游赏需求等将风景单元组织分为景物组织、景点组织、景区组织三个级别。

 

第37条

   游线组织。风景区游线组织应发挥区位优势,最大程度丰富游览内容;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景区间进行有效的连接。

   省内大游览线:构建武夷山—青云山—鼓浪屿—万石山省内大游览线。

城市周边游览线:建设福州—青云山、莆田—青云山、泉州—青云山、厦门——青云山等中心城市周边游览线路。

 景区内游线组织:通过“一线”在各个景区、景点、景物的合理串联,确定一日游、二日游、多日游的路线。

 

第38条

   游客量调控。依据规划,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将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风景名胜区。对游客量的调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限量:对进入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数量规定上限。

调价:运用价格杠杆,调节高峰低谷。

调线:将游客分散到不同的景区和游线。

分时:使用宣传促销手段,调平淡旺季差。

 

第39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游赏系统结构由四个层次构成,四个层次依据游赏项目和游线进行组织串联,并依据游人的兴趣爱好和逗留时间进行调整。充分展示景区各方面特点,满足游客需求。

 

 

 

第九章  典型景观规划

 

第40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山水峡谷、瀑布”、“奇峰、异石”、“植物景观”等典型景观而独具特色,其中,山水峡谷、瀑布是青云山的品牌景观,以峡谷幽、瀑布秀而凸现于其他风景名胜区之中。

 

第41条

典型景观规划的原则:充分合理地资源保育、深入挖掘,表现其景观特征和游赏价值,突出典型景观的地方特色和区域特征。

 

第42条

典型景观规划目标:凸现峡谷、瀑布的山水景观特征,培育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景观;展现中生代白垩纪火山岩箱形峡谷、层状山地、柱峰、壁龛式洞穴、石廊等地貌景观。

 

第43条

山水峡谷、瀑布景观是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景观主体,必须严格维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及其形成条件,保护峡谷瀑布景观的各种景观及其形成因素。

   游赏项目的组织:突出峡谷、瀑布的主题,科学合理地组织景点,使各景观充分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将欣赏、参与、科教有机结合,形成完美的景观序列组合。

建筑布局应体现“宜小不宜大、宜散不宜聚、宜隐不宜现”的原则。

建筑风格要体现地方风貌,表现乡土气息。

 

第44条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维护区域生态系统自然属性,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有利于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原则;景观多样性与发展地方景观特色原则;强化旅游功能与综合功能优化原则;有利于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资源培育及其持续利用原则;重视原有基础现状,短期措施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第45条

   常绿阔叶林植被景观通过植被恢复工程恢复、促进自然演替过程等方法形成适合游赏而又具有强烈自然特色和丰富观赏特性的植被景观。

   常绿针阔混交林植被景观主要针对现存天然马尾松林区域。需把这类森林景观逐渐改造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形成既有一定自然特色又有较高文化观赏价值的森林植被景观。

   人工风景林景观规划主要针对现存人工用材林区域。在中短期内形成既有一定生产功能又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人工风景林景观。

   多功能经济林景观规划主要针对风景名胜区大型居民点及风景名胜区的外围地带。以优化风景效果、发展旅游经济为目标,形成风景旅游和经济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经济林景观。

  “天池草地”景点附近的山地灌草丛植被景观,通过人工措施维持群落稳定及其景观效果。

针、阔叶混交林景观的规划区域主要是风景名胜区内因采伐或烧荒形成的少量无林地所在地带,目标是尽快恢复风景价值较高的森林植被类型,并最终建立近自然森林植被。

   对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立档、挂牌,在此基础上落实养护管理措施,防治病虫害,保持良好树势。古树名木数量较多或分布集中地段,优化景观环境,形成以古树名木群落为核心的优美植物景观。

   居民点、道路与管理用地绿化。居民点或管理用地的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树种选择上,应以乡土植物种类为主,保持地域景观特色;在群落结构上以复层为主,达到景观优化的效果。

 

 

 

第十章           游览设施规划

 

第46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全年客流量约为16.03万人次。客源结构为厦门、泉州、莆田游客占全部游客的42%,福州及郊县游客占全部游客的57%,其他为1%。近期内景区内住宿接待能力为150人/天,远期景区内不安排住宿,餐饮接待能力546人/天。

 

第47条

福建属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一年四季均可出游。福建省大部分地区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存在大量潜在客源。从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福建周边风景名胜区比较来看,其自然景观资源优良但不唯一;人文景观突出但不丰富;景区规划开发实力强大;市场开拓任重道远。因此,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必须在客源市场定位方面下一番功夫。

 

第48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将形成以“山水峡谷”为主题,自然景观突出峡谷瀑布;人文景观突出“状元”和“爱国主义”的旅游市场。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标客源的定位按地理因素的市场定位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类市场又可细分为3级;按旅游者外出旅游目的将旅游市场划分为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观光旅游市场、商务会议旅游市场、修学教育旅游市场、体育旅游市场。

第49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市场开拓的的近期目标:以吸引本省游客为主,逐步向外省市辐射,进而确立全国旅游品牌;中期目标:吸引国内游客,树立国内知名度;远期目标:以吸引海内外游客,树立国际知名度。

 

第50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游客规模及结构预测。具体预测如下: 近期,37万人次/年,境外游客人数2人/年;远期,96万人次/年,境外游客人数7万人/年。

 

第51条

游览接待收入。见下表。

游览接待收入规划表

 

国内游人收入(万元)

人均消费(元)

2015年

1785.62

48.26

2020年

6629.88

110.50

2025年

24616.28

256.42

 

第52条

旅馆、饭店档次规模。其规划见下表。

馆、饭店档次规模规划表        (单位:床)

时间

床位数

档次结构

规模结构

高档

中档

低档

大型

中型

小型

2015

1760

176(10%)

704(40%)

880(50%)

1

2

4

2020

3850

578(15%)

1540(40%)

1732(45%)

3

7

12

2025

7620

1905(25%)

3048(40%)

2667(35%)

5

10

14

 

  大型:客房500间以上; 中型:客房200~500间;小型: 客房200间以下;
高档:一、二、三星级旅馆;中档:四、五级旅馆;低档:六级旅馆和团体宿舍。

青龙景区服务设施宜按拆迁前规模进行恢复建设。

 

 

 

第53条

餐饮档次规模。其规划件下表。

餐饮档次规模规划表        (单位:个)

时间

餐位数

档次结构

高档

中档

低档

2015

822

164(20%)

329(40%)

329(40%)

2020

1071

321(30%)

321(30%)

429(40%)

2025

1463

439(30%)

585(40%)

439(30%)

 

第54条

   直接服务人员数量。见下表。

直接服务人员数量表

时间

床位数(床)

住宿服务

人员数量(人)

餐位数

餐饮服务

人员数量(人)

2015

1760

440

822

164

2020

3850

962

1071

214

2025

7620

1905

1463

293

 

第55条

游览服务基地组织与相关基础工程。如表所示。

 

永泰服务城温泉游人接待中心配置表

分期

床位

总数

档次

数量

餐位

总数

档次

数量

总建筑面积(m2)

总占地面积(m2)

2011~2015

468

高档

48

57

高档

12

7020

3510

中档

187

中档

20

低档

234

低档

25

2016~2020

1260

高档

189

86

高档

13

18900

9450

中档

504

中档

34

低档

568

低档

39

2021~2025

1490

高档

402

100

高档

25

22365

11180

中档

596

中档

40

低档

493

低档

36

 

 

 

 

 

转头山游人接待中心配置表

分期

床位

总数

档次

数量

餐位

总数

档次

数量

总建筑面积(m2)

总占地面积(m2)

2015

(35%)

420

高档(10%)

42

266

高档(20%)

54

10500

3500

中档(40%)

168

中档(40%)

106

低档(50%)

210

低档(40%)

106

2020

(35%)

520

高档(15%)

78

280

高档(30%)

84

13000

4400

中档(40%)

208

中档(30%)

84

低档(45%)

234

低档(40%)

112

2025

(35%)

650

高档(25%)

162

650

高档(30%)

195

16250

5420

中档(40%)

260

中档(40%)

260

低档(35%)

228

低档(30%)

195

 

一楼游人辅助接待中心配置表

分期

床位
总数

档次

数量

餐位
总数

档次

数量

总建筑面积(m2)

总占地面积(m2)

2015

(25%)

300

高档(15%)

45

150

高档(30%)

45

7500

3500

中档(40%)

120

中档(30%)

45

低档(45%)

135

低档(40%)

60

2025

(25%)

400

高档(25%)

100

200

高档(30%)

60

10000

5000

中档(40%)

160

中档(40%)

80

低档(35%)

140

低档(30%)

60

 

服务点配置表

白马服务点

青龙服务点

   九天服务点

  白云岩服务点

分期

餐位总数

分期

餐位总数

分期

餐位总数

分期

餐位总数

2015

110

2015

110

2015

------

2015

------

2020

160

2020

160

2020

80

2020

80

2025

210

2025

210

2025

110

2025

100

 

第56条

游览设施与旅游基地分级配置见下表。

 

游览设施与旅游基地分级配置表

设施类型

设施项目

服务点

转头山

岭路乡

永泰县城

备注

一、旅行

1. 非机动交通

步道、马道、自行车道、修理

2. 邮电通讯

话亭、邮亭、邮电所、邮电局

3. 机动车船

X

车站、车场、码头、油站、道班

4. 火车站

X

X

对外交通,位于景区外缘

5. 机场

X

X

X

对外交通,位于景区外缘

二、游览

1. 导游小品

标示、标志、公告牌、解说图片

2. 休憩庇护

坐椅桌、风雨亭、避难屋、集散点

3. 环境卫生

废弃物箱、公厕、盥洗处、垃圾站

4. 宣讲咨询

X

宣讲设施、模型、影视、游人中心

5. 公安设施

X

派出所、公安局、消防、巡警

三、饮食

1. 饮食点

冷热饮料、乳品、面包、糕点、糖果

2. 饮食店

包括快餐、小吃、野餐烧烤点

3. 一般餐厅

X

餐馆、饭铺、食堂

4. 中级餐厅

X

有停车车位

5. 高级餐厅

X

有停车车位

四、住宿

1. 简易旅宿点

X

包括野营点、公共卫生间

2. 一般旅馆

X

六级旅馆、团体旅舍

3. 中级旅馆

X

四、五级旅馆

4. 高级旅馆

X

二、三级旅馆

5. 豪华旅馆

X

一级旅馆

五、购物

1. 小卖部、商亭

 

2. 商摊集市墟场

X

集散有时、场地稳定

3. 商店

X

包括商业买卖街、步行街

4. 银行、金融

X

储蓄所、银行

5. 大型综合商场

X

X

 

六、娱乐

1. 文博展览

X

文化、图书、博物、科技、展览等馆

2. 艺术表演

X

影剧院、音乐厅、杂技场、表演场

3. 游戏娱乐

X

游乐场、歌舞厅、俱乐部、活动中心

4. 体育运动

X

室内外各类体育运动健身竞赛场地

5. 其他游娱文体

X

X

其他游娱文体台站团体训练基地

七、保健

1. 门诊所

无床位、卫生间

2. 医院

X

有床位

3. 救护站

X

无床位

4. 修养度假

X

有床位

5. 疗养

X

有床位

八、其他

1. 审美欣赏

景观、寄情、鉴赏、小品类

2. 科技教育

观测、试验、科教、纪念设施

3. 社会民俗

X

民俗、节庆、乡土设施

4. 宗教礼仪

X

宗教设施、坛庙堂祠、社交礼制设施

5. 宜配新项目

X

演化中的德智体技能和功能设施

 

说明:1. X表示禁止设置;△表示可以设置;▲表示应该设置。

2. 规划总床位数7620床,总餐位数1463位,在永泰服务城温泉游人接待中心、风景名胜区转头山游人接待中心和一楼游人接待次中心建设床位2540床,其余由社会服务设施解决。

 

 

第十一章  基础工程规划

 

第57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道路交通规划。为加强风景区与永泰县城对外交通的联系,通过建设向蒲铁路、高速公路,改造国道、省道,实现与车站、机场和主要客源市场的快捷联系。在转头山和一楼设置两个大型停车场。远期规划在转头山设直升机停机坪。景区内完善步道网,形成环线,减少回头路。内交通以改造永莆公路过景区道路外线路为主,通景区的次干道改造为水泥路面。

 

第58条

   风景名胜区用电原则是“安全可靠,近远结合”,在此前提下,满足近期与远期用电质量与容量储备。地区输电网电压为35KV,景点输电网为10KV,使用电压为380V/220V。主要景点、服务设施用电计算标准为:宾馆、旅馆:0.5KW/床位;餐馆:0.5KW/餐位;居民:0.2KW/人;公用建设:400KW/万平方米(高档、中档、低档暂取平均值计算)。   

   永泰服务城近中期需配置500KVA/10KV变压器,远期需增1250KVA/10KV变压器, 变压器房土建时应一并考虑设计。

   转头山服务中心中近期配置2000KVA/10KV变压器一台,远期加置1200KVA/10KV变压器一台,变压器房土建时一并考虑设计。

   一楼服务次中心中近期配置1000KVA/10KV变压器一台,远期加置600KVA/10KV变压器一台,变压器房土建时一并考虑设计。

   每个服务村配置100KVA/10KV变压器一台,每个服务点配置50KVA/10KV变压器一台,安装点应隐僻点。

   风景名胜区近期规划用电量为3600KW,远期规划用电量为11000KW。

 

第59条

   风景名胜区邮电通讯需满足“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原则,在永泰服务城到转头山服务中心与一楼服务次中心、四个服务点及各主要景点,均需建立完善的程控电话系统、无线微波通讯系统,架设电讯专线与山区通讯中转站,逐步消灭风景区无线电信号的盲区。以0.25门/床位,0.1门/餐位,居民1门/户,公共建筑60~80门/万米设计,以风景名胜区游客规模计算。景点与旅游接待中心应设置街头电话亭。

   在岭路服务乡设电话局一个,装机容量500门,邮政局一个,在转头山、一楼各设邮电所一个,装机容量各200和100门。

   风景名胜区内实行光纤传输与微波通讯并举的通讯系统,通讯线路与电力线缆均需转入地下铺设,形成景区与国内、国外综合业务通讯网,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美。

 

第60条

建立经济合理的给水设施系统,集中与分散结合,因地制宜保证风景名胜区各服务接待点的充足水源和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饮用水质,用水标准宾馆每床位300升/床·日,常住、服务人口100升/人·日,一日游游客8升/床·日,消防15升/s·1h计,餐位30升/座·日,公用建筑0.8升/米2·日,不可预见量10%。

各瀑布源头需逐步修建蓄水库与调节库,日放夜储,丰水期填畜缺水期,延长景观灵动期,延长客流滞留段。

第61条

   为保护风景名胜区环境不受污染,排水系统宜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散”、“蓄”并重。生活污水以散为主,巧借地势,分散排水。对雨水与溪水则以蓄为主,排为辅。蓄水池应选造在景点上方40~60米处,保持自由水头40米以上,以保证景点用水水压。

岭路服务乡、转头山服务中心、一楼次服务中心,三个区域污水量大,应配置中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或生物氧化塘,进行统一处理,生活污水沿暗管排入污水处理站,污泥定期清理。

 

第62条

   在各景区主要干道与步行道间隔100米左右应设置一个垃圾箱,优选环卫公司负责沿途垃圾的收集处理,宣传不可降解包装产品禁入风景名胜区,对一次性餐具饮料瓶罐的经营者实施承包回收机制。风景名胜区内居民点、服务中心、服务点的固体垃圾应及时外运或深埋。

 

第63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新型旅游专业人才,因此,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同步进行人才的招聘与培训。

 

 

 

 

 

 

 

 

 

 

 

 

第十二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64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近年人口增长都来自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为负值,总的人口增长率较低。随着青云山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进入风景名胜区的数量将呈上升趋势, 预测青云山风景名胜区2015年总人口2252人,远期基本维持零增长。

 

第65条

根据景观保护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在风景名胜区内划定无居民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主要景点和景区范围的居民点,部分改造为服务村。寨下、潭后、对山农地资源不充裕,划为居民衰减区;其他居民点作为居民控制区,严格限定人口迁入和自然增长。对居民衰减区和居民控制区的居民点布局,进行必要调整。居民点过于分散的,逐步归并聚居;过于外露的,向隐蔽处转移。

 

第66条

风景名胜区居民点应兼具旅游服务和管理的职能。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民点系统由四类性质、职能不尽相同的居民点构成,分为服务村、风土村、文明村和服务从业人员居住地。

 

第67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居民点建设用地的后备资源匮乏,未利用土地宜用作居民点建设的不多。居民点的改造、撤并、新建,要精心规划,谨慎选址,兼顾风景资源开发和土地合理利用两方面的要求。

 

 

 

 

 

 

第十三章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68条

   风景名胜区经济发展应与青云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开发相协调,形成具有风景名胜区特征的独特的发展模式。

 

第69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济发展引导方向如下:

   对与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关的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作三个层面的配置,分别为风景名胜区经济层,周边(岭路乡)经济层和区域(永泰县)经济层。

  风景名胜区经济层主营第一产业,限营第三产业,禁营第二产业。

   岭路乡经济层主营第一、第三产业,限营第二产业。

   永泰县经济层主营第三产业,配营第一、第二产业。

 

第70条

风景名胜区经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在定位上要体现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服务和依赖。要以生态效益换取经济效益,走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发展道路。

 

第71条

   产业组合:风景名胜区内的农村围绕服务业的食、住、游三大要素,以食为主,兼营住、游,将第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适量经营第三产业。对风景名胜区内现有的第一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从整体上实现向生态农业的转型,第三产业限定经营游线沿途少量定点餐饮和特色休闲体验游。

 

第72条

产品构成:风景名胜区经济的产品构成包括特色农产品和服务产品两大类。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安全食用农产品,服务产品包括特色休闲体验游和中低档定点餐饮。

 

 

第73条

   周边经济调整,周边经济即岭路乡经济,按照依托青云山风景资源开发、服务青云山风景资源开发的方针,作必要的调整。通过调整,将岭路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

   区域经济推进

   直接推进:表现为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量。青云山是永泰风景资源的龙头老大,要通过开发青云山风景资源造势,有效地带动其他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盘活全县风景旅游资源,把旅游业培育为永泰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间接推进:青云山是永泰的标志性风景名胜,开发青云山风景资源等于永泰向国内外递名片,能扩大永泰影响,提高永泰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永泰知名度和美誉度,加速永泰城镇化,是开发青云山风景资源间接推进永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74条

促进经济合理发展措施:加强规划管理,培育龙头品牌,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保障农民权益。

 

 

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75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风景游赏用地资源丰富,风景游赏用地后续利用的潜力很大;游览设施用地在青云山风景名胜区十分稀缺;居民社会用地在青云山风景名胜区较为分散;横穿青云山风景名胜区的永莆公路(201省道)及两条不列等级的农村山区土路均系开山而筑;林地资源在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最具优势,约占土地总量的68.37%;园地以果园居多,占园地总面积50%以上; 耕地总量不大,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67%;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水域,多为河流水面,其余有一部分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沟渠。水域的水质清澈、河道迂回曲折、水流湍急,具有很大的游憩价值;滞留用地数量可观,其中荒草地达80%以上,裸岩石砾地与田坎约占其余滞留用地的各一半。

 

第76条

青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呈典型的山区农村用地方式,这种用地方式与景源保护、旅游开发都不够协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差;土地利用率低,居民社会用地散。

 

第77条

   土地利用规划:

风景游赏用地必须根据风景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需要,有较大幅度的扩展;风景点建设用地和野外游憩用地为11.1270km2,风景保护用地和风景恢复用地为17.7669km2

严格控制游览设施用地,除风景区边缘的转头山和一楼两个服务中心安排床位外,其他服务点均不安排住宿。风景名胜区内现有住宿设施与规划不一致的一律予以撤除或改造。两个服务中心设在规划范围外,四个服务点及景区中的服务部共计规划用地0.0661km2

  居民点建设用地尽量缩减,居民社会用地总量控制在0.1973km2

   交通与工程用地根据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为0.2027km2

   林地面积为17.7335km2

   园地面积为 0.1727km2

   耕地面积为1.4018km2

   水域在本规划中不作变动。

改造滞留用地中的荒草地,用于改作草地、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园地等,由0.9941km2降为0.2831km2

 

 

 

 

第十五章  分期发展规划

 

第78条

   确定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分异、充实提高、综合开发的发展战略。

近期:2011-2015年,为结构完善阶段,形成与峡谷、瀑布特色相匹配的游赏系统、设施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

远期:2016-2025年,为充实提高阶段,形成“吃、住、行、游、娱、购”功能配套、结构完善的综合的风景名胜区旅游胜地。

远景:2026-2050年,形成生态、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人类生存的第三空间。

 

第79条

风景名胜区近期规划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见下表.

风景名胜区近期规划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表

序号

区位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规模

资金
(万元)

备注

1

七个景区

游览步道

新建

128400m2

642

50元/m2

2

云山景区

次干道

新建与改造

24km

960

40万/km

3

石廊-白云岩景区

次干道

新建与改造

20km

800

40万/km

4

白马-白云岩景区

次干道

新建

11km

440

40万/km

5

青龙-云山景区

  道

新建

1.5km

1500

需论证

6

九天景区

观景小火车

新建

1.2km

1800

需论证

7

转头山、一楼

停车楼

新建

8000m2

640

800元/m2

8

青龙景区

停车场

改建

3000m2

30

100元/m2

9

转头山、一楼

直升机停机坪

新建

200m2

5

各100m2

10

白云岩-云山景区

直升机停机坪

新建

200m2

5

 

11

风景名胜区

标志物

新建

 

10

 

12

主入口

管理用房

新建

200m2

30

大门、票房、厕所等

13

三个次入口

管理设施

新建

150m2

30

 

14

风景区各景区

导游牌等

新建

30块

60

 

15

各景区

服务部

新建

14×100m2

140

景区各2个

16

各景区

  厕

新建

12×60m2

120

 

17

各景区

垃圾柜

新建

7×4m2

2

 

18

风景名胜区

生态保护与
生态恢复

保护与保育

17.32km2

1300

含保护对象的管护

19

风景名胜区居民点

环境整治与
建设

改造

8个村寨

8×50=400

 

20

一楼服务

次中心建设

新建

7500m2

2250

 

21

九天景区

九山书院

修复

32×9=288m2

170

含400m2
建筑

22

石廊景区

状元祖屋

修复

300m2

140

 

23

青龙景区

服务点

修复

1500m2

300

 

24

白马景区

水库大坝改
升降闸门

改建

 

100

 

25

白马景区

下洋瀑布、红军洞建设

新扩

200m2

100

休憩建筑

26

桫椤景区

自然博物馆

新建

2000m2

300

科普教育

27

云山景区

服务点

修缮

 

100

 

28

风景名胜区

供电与通讯
设施

新扩

 

200

 

29

风景名胜区

给排水

新扩

 

180

 

30

风景名胜区

污水处理

 

 

200

 

31

白云岩景区

景点修整

修缮

 

100

 

 

  计

 

 

 

13076.5

 

 

第80条

远期(2016~2025年)为充实提高阶段,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综合游憩水平,完成风物游赏发展区的开发建设,充分保育风景资源,全面启动山体植被的恢复和保育工作。充实调整游憩项目,改善游赏环境质量,全面提高服务接待水平。

远期重点项目投资匡算总额为1.5亿元。

 

第81条

远景:(2026~2050年),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山水风情之特征,成为有别于城市、乡村的人类第三生存空间,成为生物栖息的乐园、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天堂和优美自然景观保育的胜地,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措施

第82条

建立健全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按规定设立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成立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局)作为管委会的日常管理机构;县的分管领导作为管委会的第一负责人。

 

第83条

加大立法力度,严格依法执法,严厉追究违法行为。

 

第84条

在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之后,要抓紧编制景区和建设项目的详细规划,以具体指导保护和建设工作。

 

第85条

加大政府投入,加强保护设施建设;引入按项目经营承包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

制定奖惩办法,对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管理中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奖励。

 

第86条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队伍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第十七章  附  则

 

第87条

本规划自国务院批准之日起生效,文本及图纸具相同法律效力。

 

第88条

规划需进行调整时,应遵照《风景名胜区条例》执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