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也可以过得很悠闲。永泰有一个古镇,叫嵩口。它有着星罗棋布的古民居,风光秀美的大樟溪,看不厌的青山绿水。在这里你真正的能够感受到什么叫小镇慢时光~
嵩口古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西南部。因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是闽中重要商埠、水陆交通枢纽,这也正是当地居民沿着古码头盖房造埠的主要原因。
沿著嵩口古码头拾级而上,便是嵩口作为商贸重镇的标志性建筑——德星楼。紧接着,一条商业古街赫然在前,卵石铺就的巷路曲折深邃,在悠远漫长的时光中,逐渐形成米粉街、横街、直街、关帝庙街等多条相互交错的街衢。沿街店铺林立,挤挤挨挨,依然满是朴旧的气息,印证着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穿梭其间的游客,又为古镇增添了蓬勃生机和活力。
行走在安静的古街和古厝当中,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连呼吸都会舒缓半拍。镇上有一条始建于宋朝的鹤形石道,更得“慢”之精髓——百余米小路极尽迂回曲折,道旁薜荔垂覆,耳边雀鸣啾啾,让人不自觉在此徜徉沉醉。这条奇形怪状的路便是近年跃升为“网红”打卡景观的鹤形路。
鹤形路环绕多处古民居,走向颇为奇特,就像鹤的脖子一样,全长150米,路面中间为土层,是鹤的食道,两侧及墙基为鹅卵石砌成,寓意鹤吃的米。同时,为了让鹤活起来,当年这古厝的主人特意在鹤嘴的地方修了龙口书斋,朗朗的读书声便是那鹤唳声,就这么让鹤活了过来。
(图自网络)
理解鹤形路,首先要认识“龙口厝”。龙口祖厝始建于宋朝,重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龙口祖厝、和也厝、拔魁厝和宴魁厝等古厝组成,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房屋200多间,是嵩口镇境内规模最大的古民居。行走其中,恍若回到了某个古老的年代,厝中的气味并不腐朽,反而有几分清新。
从“鹤形路”“龙口厝”打开嵩口这本时光手册的扉页,这个千年小镇上还有大小一百多座古厝、古庙宇、古祠堂,各具特色,星罗棋布地掩藏在山水之间。高宅深院,飞檐翘角,青瓦如鳞,充满诗意的门墙,引人走入时光隧道。值得一提的是,嵩口的古民居无处不雕,无雕不美。无论厅堂、回廊、飞檐、窗棂等,都可看到古代木雕、石雕、砖雕、壁画等艺术, 蕴涵着嵩口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彰显永泰“建筑之乡”的高超建筑水平。
随着道路逶迤而行,在这里,或许你会遇见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于四面八方,围聚在厅堂间的八仙桌旁,互致问候,其乐融融,这边是有“不散的宴席”之称的三出宴。
第一出,菜出四碗,一碗主食,下桌洗脸休息;第二出,第三出依次进行,八炒四汤三主食,直到酒席结束。
转鸡头,可谓是嵩口三出宴中最精彩的一个环节,凡宴请客人,在席中都有转鸡头,即先将鸡头朝向最为尊贵的客人,有尊贵的客人喝完酒后发号施令,将鸡头转向其他宾客,每向一人,均需喝酒,杯数只增不减。直至鸡头转回至首位客人之后,大家方可动用鸡肉。而此时,宾主皆已酒至半酣。
在嵩口,三出宴已传承了数百年,在浓厚的仪式感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孝悌礼仪,折射着乡里民间的民风民情。
在三出宴中,头牌菜总是蛋燕——这是一道历史悠久的地方小吃,宋代时叫蛋面、太平面,寓意幸福美满、平安吉祥。蛋燕的做法是将地瓜粉和鸡蛋搅拌成糊状,置平底锅中摊成薄饼,可直接食用或加料煮熟即可。其口感顺滑,风味独特,是嵩口人节庆日必不可少的佳肴。
此外,嵩口还有许多风味各异的特色小吃。其中,水晶饼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古镇名点之一。嵩口的水晶饼,饼面色金黄,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银帮鼓鼓腔”的美誉。有人还将水晶饼直接称为水晶月饼,认为它是月饼的鼻祖。
在嵩口漫步于街边巷内,处处可见的是一种闲适与雅致的生活美学。台湾「打开联合」团队与当地官方联合打造的松口气客栈,具有浓厚的怀旧感,其中,四处淘來的旧物组成桌椅,令人惊艳;老物件和窗前小盆景,构筑出清雅静谧的画面,每处小细节都能感受到经营者的用心和巧思。
挺拔坚硬的竹子,在竹编师傅的手里变得柔软,在篾条热闹地舞动下,形成了竹篮、斗笠、簸箕等一件件做工精细的竹编制品,赋予了竹子新的生命。
宋朝诗人黄庭坚有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丝乱,蒌篙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老师傅如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工艺,飘逸的动作,犹如乐场的指挥家,在起落与拉伸间,线面由粗到细,在阳光下下,透着光泽,腾空舞动,就像一道白色屏纱,如丝如缕,美不胜收。
在嵩口,碰到一张热情的笑脸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不像城市里的人们常常行色匆匆,他们都闲散地徜徉,作诗、唱曲,脸上显露着老家人的诗意生活。
与白天不同,在灯光的塑造下,夜晚的古镇色彩变得更有层次感。夜色隐藏了一些繁杂,灯光凸显了精心布置的角落,勾勒出古镇建筑的优美线条。经过暖色光的修饰,这镇上的人和物,犹如一幅黑色背景的油画,你突然就成了画中人。
嵩口的路,适合慢慢走;嵩口的生活,应该慢慢过。在生活如流水的当下,追求适度的“慢生活”我想是可以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