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引育结合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人才之花 田野绽放
来源:福州新闻网 时间:2024-09-24 08:36 浏览量:

  永泰引育结合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人才之花 田野绽放

叶子渊(左一)向中医药专业学生介绍林下立体种植成果。(受访者供图)

  金秋九月,永阳大地上稻谷飘香,硕果累累。金灿灿的收成里,满载着耕作之辛、丰收之喜、劳动之荣光。

  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永泰围绕农村发展需要,引导各类人才下乡,强化本土人才培育,支持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校企联手 

  让科研在田间结果 

  丹云乡天叶中草药种植基地万亩林地间,有“林下黄金”之称的三叶青正茁壮成长。

  充满生命力的不仅有三叶青,更有永泰中草药产业。这与一位“新村民”的到来密不可分,他就是福建天叶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子渊。

  早在2013年,叶子渊便开始在多地尝试种植三叶青,但种植效果不理想。2016年,叶子渊向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正高级实验师范世明寻求帮助,当时范世明开展三叶青研究已有七年。在同叶子渊一起考察的过程中,范世明在丹云乡赤岸村发现了本土野生三叶青。

  彼时,丹云乡政府也有引进项目的意愿,双方一拍即合,产业进村、振兴乡村的序幕就此拉开。如今,天叶公司已在丹云盘活1万亩林地、1200亩梯田,研发并销售三叶青相关产品10余种。

  眼看着三叶青种植基地越做越大,周边不少村民纷纷上门取经。叶子渊积极依托大赤岸中心村党委,与溪坪村、赤岸村、前洋村签订“统购包销”协议,每年可为村庄带来20万元的固定村集体收入。

  近年来,永泰积极探索校地企合作新模式,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基地等,促进产才融合发展。

  招引人才 

  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连日来,位于大洋镇的万农高科集团(永泰)制种基地500余亩制种玉米成熟,农户们忙着采收、搬运、装车……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大洋镇素有“种子之乡”的美名。近40年间,从大洋镇走出去从事种业的有400余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万农高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孝清就是其中之一。

  从一家蔬菜种子店起家,到如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汪孝清深知科技对于农业的重要性。2022年,他在大洋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回到老家,让更多良种造福家乡。

  “今年我们主要生产的是集团万鲜甜178、万农甜糯158等品种的玉米种子,制种产量约50吨,可供6.3万亩土地种植。”汪孝清介绍,在此基础上集团还在康乐村配套建设种子加工厂,盘活闲置的苍霞小学,打造万农高科集团种业中心研究室、检验室。

  云南万农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富硒大米、樟树港辣椒种植基地;永富农业科技、金铭种业、高升种业等企业达成种植意向,新增制种面积1000亩……以乡村乡情乡愁为纽带,“种子之乡”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以来,永泰聚焦县域重点发展产业,引导各乡镇、各县直单位策划实施39个产业人才引育项目,引导樟籍在外企业家、乡贤等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推动上半年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额146.5亿元。

  加强扶持 

  乡土人才带富一方 

  近日,在永泰县顺达食品有限公司,一排排糖渍池里,静置着已经完成腌胚、去核等前期工序的加工李果,车间里散发着果肉独特的味道。

  顺达食品是一家成立于1997年的老牌蜜饯加工企业。企业负责人林程自小就和青梅、李果打交道,他也见证了李梅产业从粗放到标准化的蝶变之路。

  “永泰的李产业中,有七成李果用于加工,但以往缺乏规范,果品质量较差,收购价格也难以提升。”林程说,近几年县里制定出台《永泰县振兴李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重点扶持李果低产果园改造、标准化果园建设、李梅新品种引种示范推广,开启了李梅产业的焕新之路。

  与此同时,在永泰县农业农村局的推动下,顺达食品加大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力度,开展李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喜人成果:每年可消化全县20%~30%的李果原料果,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研发上市20多种李梅果饮、果脯、蜜饯,市场行情持续向好;带动5000户左右果农增收,直接、间接促进当地500余人就业……

  去年,永泰与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建立科研攻关体系,致力于李梅新品种引种示范、绿色高优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其中联合省农科院叶新福博士及其团队帮助提升李子产量超20%、收购价格增长100%。

  人才兴旺则乡村兴旺,人才强则乡村强。在广阔的永阳大地上,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扎根乡间沃野,挥洒才智和汗水,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