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向“绿”而行,不断擦亮生态底色!
来源:大美永泰 时间:2024-10-08 09:58 浏览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七十五载风雨兼程,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样的巨变同样深刻影响着永泰这座山水小城。大美永泰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发展成就巡礼,全方位展现75年来永泰在社会各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奋进足迹。

  绿色,是永泰的底色。新中国成立以来,永泰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使得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

  回首新中国成立初期,永泰的生态环境虽有一定的天然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当时,由于经济发展需求和人们环保意识薄弱,永泰森林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砍伐,部分河流也受到了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逐步显现。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环境认知和生态意识逐步提升,永泰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通过植树造林,为荒山秃岭披上了一层新绿,并制定一系列保护措施,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同时,永泰还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一方面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污监管,要求企业安装污水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另一方面,开展河流综合整治,清理河道垃圾和淤积物,改善河流水质,并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后,永泰的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永泰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以更高标准护好水,以更大力度看好林。

  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永泰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森林火灾防控,提高森林资源监测水平。积极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林长制”,划定全覆盖、无死角的森林资源管护网络,编制绿色防护“生态网”,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目标,推动林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的转变。此外,在全市范围内,永泰率先推行重点生态区位林业赎买,完成商品林赎买5117亩,林下经济总产值突破6.11亿元,累计增加林农收入800多万元。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永泰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加强对河流的日常巡查和管理。常态化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积极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生物等方式,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此外,永泰还创新原水利用、水利能源、酒水酿造等发展模式,“一闸三线”累计供水超过3.48亿吨,白云抽水蓄能电站实现碳减排42.2万吨,创税3926万元。劳德巴赫啤酒小镇、匠福仙白酒产业园即将建成投产,带动酒水产值突破30亿元。

  白云抽水蓄能电站

 
 

  莒口拦河闸

  在生态产业发展方面,永泰立足独特的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各乡镇纷纷探索把“绿水青山”“人文优势”转换为“金山银山”“文旅经济”,打造特色旅游动线,发展全域旅游,2023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500万人次。同时,通过发展有机农业、特色农业,以及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全县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的发展。永泰的绿水青山正释放出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惠民福利。

  永泰县林业局副局长 郑正榕: 

  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民生领域的发展。一趟趟“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我们把林下经济产业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创新高碳林“福碳”产品,规模化发展林药、林菌、林花、森林景观利用,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森林研学、森林越野、观鸟摄影等新业态,做足生态旅游文章,生态“颜值”变成了经济“产值”,绿水青山变成了致富“靠山”。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多年来,永泰森林、水、空气等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市持续领跑,大樟溪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并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重点县等一大批国家级荣誉。

  此外,永泰还在林水生态法治建设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永泰设立福建省首个“水资源保护巡回审判点”,2019年成立水资源审判合议庭,2021年多部门联合出台《永泰县水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工作协作机制》,创新古树名木和古庄寨司法保护模式,通过开展“永泰县水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行动”,引入“司法+保险”机制,着力构建生态司法保护系统工程,推进河湖林草湿生态综合保护与管理,为绿色生态筑牢法治屏障。

  展望未来,永泰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