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让“乡愁”在永泰有处可寻
来源:大美永泰 时间:2024-10-12 08:42 浏览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七十五载风雨兼程,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样的巨变同样深刻影响着永泰这座山水小城。大美永泰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发展成就巡礼,全方位展现75年来永泰在社会各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奋进足迹。

  ▲嵩口古镇   赖泽樟 摄    

  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之根、城市之魂。如明珠般点缀在永泰青山绿水间的一个个传统村落、一座座古庄寨,既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也留存了诸多珍贵的乡愁记忆。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永泰古村落、古庄寨从被损毁、遗忘,到受到全县重视、保护、利用和开发,再到摘得世界级大奖,永泰县委、县政府立足高处布局,坚持“全域推进、分类保护、活化利用、传承弘扬”,大力推动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目前,县内现存较完好的明清时期庄寨建筑152座,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以及国家级传统村落33个、省级传统村落47个,获评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01 

  发动群众 留住历史文脉 

  ▲爱荆庄

  庄寨是永泰传统村落独有建筑,是庇佑族人们开山劈林、繁衍生息的家园和堡垒。历史上永泰庄寨的总量超过2000座,遍布永泰县每一个村镇。

  在时代的车轮中,古村落也逃不过凋敝、消亡、进而被遗忘的命运。进入21世纪,村落中大部分庄寨都已经空置。那些无人居住的庄寨,受到风雨侵蚀,出现了木构件腐朽、地基沉降、屋面漏雨等严重问题。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15年9月,永泰成立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村保办”),作为业务主管。同时,依托宗亲力量,创建了庄寨保护与发展中心,下设38个理事会,由村民代表主持,通过共建共管共谋,让群众参与传统村落保护过程,陆续撬动2000万元民间资本用于庄寨保护和修缮。经过抢救性保护,永泰30多座庄寨做到了不塌、不漏、不倒。

  ▲和城寨 张培奋 摄

  近年来,永泰还通过设立古村落古庄寨复兴司法保护基地、完成全域古厝名录普查、推进非遗传承、开展契约文书研究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深化古村落古庄寨保护工作,并积极开展庄寨的活化利用,让古老的庄寨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白云乡北山村的北山寨变身为永泰第一家庄寨酒店;同安镇的爱荆庄布置展室,承办红色文化展览;不远处的仁和庄继续承担乡村社区教化职能,打造仁和书院……“新”“旧”结合之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庄寨保护和发展的队伍。

  ▲北山寨 叶俊忠 摄

  如今,永泰庄寨的名声享誉国内外。永泰庄寨建筑群获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泰庄寨获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爱荆庄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黄氏“父子三庄寨”入选世界文物观察名录;北山寨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解读》。2020年,永泰庄寨保护入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优秀县域案例评选,爱荆庄还单独以“社会参与”优秀案例入围评选。2023年,嵩口古镇入选住建部发布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第二辑)。

  ▲谷贻堂  胡伟生摄

  ▲积善堂

  ▲绍安庄 张培奋摄

  02 

  资源共享 实现连片发展 

  永泰古村虽美,但村与村之间资源碎片化、旅游线路节点化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庄的发展。2022年,永泰全面启动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三大特色,高标准编制相关规划文本,形成以嵩口、同安、梧桐三个片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县保护利用的工作格局,并创新开展“专项债+贷款奖补”,以中央4500万元奖补资金成功撬动社会资金1.7亿元。

  ▲嵩口镇月洲村

  位于永泰西南部的梧桐镇,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引入福州茉莉花种植,依托春伦茉莉花基地与坂中街特色历史街区、春光榕水谣景区,建设春伦茉莉花驿站、春光里民宿、沿溪露营地、茉莉花展示馆等项目,打造“产业+观光”的创新发展模式和沿大樟溪特色文旅观光带,形成梧桐“特色产业”传承创新示范区。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规模化、多样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也有效激发村庄活力,让人民群众共享保护传承成果。

  ▲梧桐镇春光村  邵永裕 摄

  如今,全县56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项目已全部完成。其中:古厝修缮保护项目11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22项、乡村创意产业18项、裸房整治868栋、数字平台建设1项。通过一个个项目的撬动,梧桐“特色产业”传承创新示范区、嵩口“镇村融合”多元发展示范区、同安“庄寨文化”展示体验示范区集聚效应正在逐步释放,为永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梧桐镇坵演村

  03 

  破解难题 打造共富样板 

  传统村落古建筑和古民居点多面广,活化保护利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哪来?产权如何认定?这两大长期困扰传统村落保护的难题,也在永泰多年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找到化解途径。

  针对过去农村三资家底不清楚、交易不规范、价格不透明等问题,永泰出台《农村产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工作机制》等文件,规范农村产权流转程序,形成农村资源流转变资产、资产交易变资金的闭环交易链,实现农村三资流转的可持续发展。

  ▲永泰县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

  在各项政策支持下,位于东湖尖山脚下的大喜村开启“整村运营”模式。当地引入运营团队进行整村策划运营,成立大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将村里的土地、林地、房屋等闲置资源作为公司股本,并保证全体村民均在村集体公司占有同等比例的股份,探索实施由企业出资、村集体公司出资源、第三方公司运营的模式。目前,该村已引入在野集团、鹇来谷文化有限公司、小海狸文化公司、鹿森书院等一批文旅企业入驻。

  ▲嵩口镇大喜村  邵永裕 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永阳大地发生的深刻变化,离不开源源不断的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近年来,永泰通过平台搭建并利用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传统村落,不仅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等“硬改造”,亦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农村文化振兴等“软实力”,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寄托乡愁的桃源秘境,也打造出一个共同富裕的“永泰样板”。

  ▲梧桐镇白杜村

  岁序更替,华章再展。未来,永泰将树牢“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振兴乡村”的理念,以传统村落为节点,串点连线成片,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强化县域协同发展,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探索更多“永泰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