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家重要央媒聚焦永泰,传递“中国乡村好声音”
来源:大美永泰 时间:2025-01-13 08:14 浏览量:

  截至2025年1月11日,已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两篇)、农家书屋、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央视网、央广网、中国网、农民日报、学习强国、中经联播等十几家重要央媒报道永泰庄寨与永泰文书的关系研讨会。此外,中新社等还在策划系列全面报道。

   

  媒体聚焦关键词1:“不一样的永泰” 

  新华社以“专家学者探讨福州永泰文书和庄寨保护与发展——在历史文书中看见不一样的永泰”为题,那么文书里的永泰和现在的永泰有什么“不一样”?

   

  永泰历史文书,是各种契约、账簿、阄书、诉状、收据、税单、人情簿、科仪书、族谱乃至碑刻等各种永泰民间文献的总称,多数是明清时代的遗存,是现代人了解永泰山区开发、永泰庄寨建造原始经济积累以及乡村现实生活逻辑的重要通道。“村保办+民间理事会”庄寨保护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永泰各个族群大家庭对“家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可以跨越不同年龄、阶层、地域。很多文献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产生并发挥作用,见证着村庄的发展。

   

  永泰文书里的文字对于大部分现代读者来说是生涩抽象的,但是文书里描述的史实数据却是直观具体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对永泰庄寨价值的精炼阐释以及对永泰文书叙事的精准解读,拉近了永泰乡村与知识精英的距离,让我们得以从微观视角重新审视永泰乡村发展的逻辑,从浩瀚的永泰历史长河中提炼出规律,更好作用于当下的乡村规划设计、产业协同布局以及优势产业升级等。

  媒体聚焦关键词2:“荣誉村民+荣誉庄民” 

    

  2024年6月,哈佛大学宋怡明教授正式获颁“永泰县荣誉村民”获得了广大媒体极大关注,在此次研讨会上宋怡明教授又再获颁“荣誉庄民”钥匙,再次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这两项荣誉的颁发,不仅意味着永泰村庄的大门向宋怡明、郑振满、杜晓帆这样富有深厚乡村情怀的专家学者永久敞开,乃至永泰庄寨大门也永久向他们敞开。

   

  每当有永泰村民和宋教授握手问候“欢迎您远道而来”,宋教授总是不失幽默且用标准的普通话回复:“我也是永泰村民,我这是常回家看看!”扎根中国乡村30多年的学术科研经历,让宋教授和村民们的沟通交流毫无障碍,自然而然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并力邀坐在同一桌吃席攀谈。

   

  宋怡明教授指出,他在国内外众多学术场合都以永泰文书为例分享其近年来的民间文献研究成果。他之所以在哈佛大学开设永泰文书课程,是因为他认为可以利用永泰文书“原生态”的特点,来创造一种和过去的历史研究完全不一样的、全新的方法。永泰文书的意义远远超过永泰本身。这个工作做得好的话,是可以影响全中国未来的历史研究。运用永泰的文献研究、解读来影响整个历史学研究的一个未来的发展,这个才是有意义的。 

    

  外部视角与内部认知的结合,让永泰庄寨、永泰文书以更加兼容并蓄的姿态走出福建、走出国门,不仅是众多高校专家学者的研究“新宠”,还是中外学术合作交流的桥梁,成为广大青年学子的学术研究集散中心,激发他们在永泰广阔的田野里各展所长——去经历、去创造、去实践,帮助永泰县域经济发展在效率与人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媒体聚焦关键词3:申遗 

   

  2020年永泰庄寨申遗文本评审现场

  申遗,是永泰庄寨现阶段最重要的也是将长期坚持的工作目标。2017年爱荆庄获得亚太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2019年,5座庄寨建筑群列入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父子三庄寨”列入世界文物建筑遗产观察名录。申遗,不是终极目标,而是要让更多人正视永泰庄寨的遗产价值,以更积极的姿态保护永泰的乡土文化遗存。 

   

  本次研讨会上,世遗专家、北京大学原文博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现任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孙华教授从专业角度剖析,提出永泰庄寨遗产保护,要重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移动与不可移动文物之间的关联和价值挖掘;永泰庄寨是中国古代城乡关系的实物见证,与福州城市和三坊七巷相得益彰。

   

  杜晓帆教授(右二)与郑振满教授(左二)等分别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永泰基地”“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永泰历史文书工作室”揭牌

  无独有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杜晓帆教授领衔的复旦大学团队也在帮助永泰县继续挖掘“三坊七巷与永泰庄寨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深化了永泰庄寨遗产的内涵与外延。

    

  “人是文化遗产的灵魂”,关注人和文化遗产的全面发展,这是杜晓帆教授多年来在永泰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的遗产保护理念,与永泰县“村保办+民间理事会”的保护路径不谋而合。

   

  福建国际传播中心报道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城乡一体化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于城乡融合下的携手并进,而永泰庄寨正是古代中国城乡经济携手并进、族群互助协作的产物。保护永泰庄寨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不仅仅要关注静态的建筑本体,更须关注动态的族群流动绵延,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让永泰庄寨成为传递中国乡村好声音的重要文化载体,创造共鸣,凝聚共识,指引方向,这或许是权威媒体不断聚焦永泰基层探索的重要原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