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永泰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目标,牢牢把握“深化改革”的时代脉搏,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也为未来的稳步前行注入了强劲动力。
01
创新优化基层组织
凝心聚力创共富联盟
“小林,我来交低保申请材料,现在不用再回到城峰镇交材料,少走了不少路,真方便!”近日,永泰县城峰镇凤岭村村民陈依伯,来到樟城镇城关村党群服务中心办理个人事项。明明是不同乡镇,村民却可以到隶属地外办事,这要得益于永泰“中心化”改革的推行。
永泰地处山区,地广面大,下辖21个乡镇、255个行政村,具有较为复杂的基层治理环境。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过去一年,我县积极探索村级组织“中心化”改革,在县委层面确定“县城关-中心集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的组织架构上,积极整合全县行政村资源,突破地域界限、行政区划,将全县255个村党组织优化设置为72个中心村党委,每个中心村党委下辖一个中心村和N个一般村,通过组织重构、资源整合、功能强化,加强中心区域能级提升,让山村攥成拳、抱成团、连成片。

同时,我县还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中心村党委”工作机制,推进中心村党委机制下的“建强堡垒”专项行动,实行联村党务、村务、服务、事务“四务合一”,配齐配强428名中心村党委班子,建设53个中心村党委党群服务中心、39个片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引导1200余名村干部实行区域联合办公值班和志愿服务,组建跨村应急快速反应队伍78支,打造21个特色中心村党委党建品牌,有力推进了村级组织的高效运转、治理效能高质提升,构建起“乡镇党委统一领导、中心村党委统筹落实、行政村抱团协作”的工作格局。
当然,这项改革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政务服务上,还体现在产业发展中。我县推行了“中心村党委+产业联盟或合作社联合社”等发展模式,通过跨村项目整体包装、土地规模流转、产业连片开发等方式,发挥跨村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成员村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条,生成跨村产业共育集体增收计划76个,33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带动村财增收300多万元。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单兵突进”到“整体联动”,如今,通过建强中心村党委,永泰的一座座村庄正涌动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希望与力量。
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四级主任科员 郑仁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围绕解决突出矛盾设置改革议题,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未来,我们将以此为指引,继续做好中心村党委村级组织运行模式创新,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永泰样板’,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永泰实践。
02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过去的一年,我县聚力攻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市率先探索社会投资工业项目“多证同发”模式,以优化政务环境为“基”,促经济发展之“升”。

“非常感谢县委、县政府对项目建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感谢县行政服务中心在我们报批全过程的协调和指导,还有县资源规划局、住建局等部门的高效服务,让我们能一次性拿到土地出让合同和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四本证,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多证同发’带来的便利。”拿着新鲜出炉的证件,梅百华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开心地说道。在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的统筹协调下,这项原本需要34个工作日的审批事项流程,直接压缩成1个工作日,实现项目“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

“多证同发”是永泰县着眼企业需求推出的创新之举。一年来,我县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常态化推行“多证同发”。截至目前,永泰县已先后为晟源纺织智能制造产业园、劳德巴赫啤酒小镇、金泰纺织一期技改、梧桐生态工业园、永阳闽宁产融项目等实行“多证同发”,推动工业项目极便申报、极简审批、极速落地,有效带动永泰工业固投增长。
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世金:
经过多个项目的持续探索,我们形成了事项、部门、政企协同运作,指导企业满足必要条件即开始材料准备,同时协调县资源规划局、住建局等部门同步开展指导审核,解决审批耗时久、反复退件修改的问题,合力推进审批节点顺畅贯通、提速增效。
在便民利民上,我县还积极推进“无证明”服务应用,涉及临时用地审批(县级权限)等300个事项实现清单内304项无证明材料免提交。并且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入驻省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区域通办。对部分需要跨区域办理的事项,我县打通行政审批层级,实现80个事项市、县两级“全城通办”,与闽清、罗源等县互相授权,实现了118项审批事项的“跨县通办”,减少了群众多次折返跑动的情况,有效缓解群众办事的负担,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03
优化乡村医疗服务
筑牢健康新防线
医疗卫生,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一头连着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2024年以来,我县聚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新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在全省首创村医“乡聘村用”机制。2024年1月,第一批13名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正式签约受聘,陆续到山区“中心村+基干村”卫生所上岗。
“乡聘村用”机制使乡村医生的身份发生了转变,由个体经营转变为乡镇卫生院合同制员工,实行每年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制度,同时继续享受原有岗位津贴补助,这大大提高了乡村医生岗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既有效缓解了山区村医老龄化、队伍不稳等难题,又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
“现在基层卫生所的待遇不断提升、设备不断完善,可以让乡村医生有所作为。”永泰县富泉乡力星村卫生所的村医陈应泓满是憧憬地说道。
去年,我县还推行了县域医疗卫生集约化和“中心村”卫生所改革,实行弱小卫生院托管制度,有效提升薄弱乡镇健康服务能力。目前,塘前、丹云、东洋、盖洋、岭路等5个地处边远、规模小、人口少、服务能力弱的乡镇卫生院,按照就近划片的原则,分别整体托管给服务能力较强的葛岭卫生院、樟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洋中心卫生院、嵩口中心卫生院、城峰卫生院,通过资源整合、业务融合管理、按需统筹调配人员的方式,被托管的5个薄弱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进,正不断织密织牢健康永泰保障网。改革,正为健康永泰凝聚起磅礴动力。
04
创新“双平台”互联互通
“沉睡”资源释放新活力
去年,福建省三叶珍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得知我县葛岭镇葛岭村一块沿溪土地正在永泰县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公开招租。于是便参与了报名、竞拍,一系列流程后,该公司最终成功取得123亩土地20年的经营权。
“沉睡”的土地得以盘活,企业租到意向土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一举多赢”的成效,得益于我县“双平台”的互联互通。
2024年,我县创新性地将县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和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两个数字平台持续贯通融合,采取“微信群+小程序+监督后台”信息化监督模式,将农村资产资源流转交易事前预告、事中直播、事后公示全流程投放到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和微信群,做到实时公开、随时监督、自动留痕,着力提高拍卖信息知晓率和竞拍参与度,促进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原本数量多、监督难的农村产权流转,实现了实时公开、随时监督、自动留痕。同时,还打通了供求双方的信息渠道,为农村资产资源交易提供了便利。”永泰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永泰县嵩口镇村洋村也尝到了“双平台”融合的“甜头”。不久前,村洋村集体山场约1245.4亩森林资源在产权流转平台挂牌交易,借助全县近400个微信监督群的宣传推广,起拍价27.96万元,经过408轮竞价,最终以71.16万元成交,溢价率达154.5%。
据统计,“双平台”互联互通以来,我县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电话咨询量较以往增加近三成。截至目前,我县累计完成流转1706宗25.3亿元,占全省规模一半以上。
2024年12月,永泰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工作被福州市人民政府通报表扬,这荣誉的背后是永泰不断摸索、实践、创新的成果,也让我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越走越稳。
05
国企改革打开新局面
高质量发展动力足
一年来,我县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全面优化国资国企布局,整合69家县属国企,组建产业投资集团、绿色发展集团两家一级企业。其中,永泰产业投资集团共整合49家县属公司,定位为资本运营、产业投资、经营及运维集团公司,负责市场化投资经营业务、文旅项目开发运营和乡村振兴项目等;永泰绿色发展集团共整合20家县属公司,定位为城市建设及运营管理集团公司,负责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片区开发、建筑工程施工等,并新划入县住建局、交通局、国资中心等单位下属城建类公司。
通过此次的整合重组,标志着我县全面开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是深入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的重要一步,将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创新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国资国企力量。
中共永泰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党委书记 鄢桂凤:
通过整合国有资本,新型公司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采取扁平化管理的方式,向‘市场化’方向转型,整合归并‘小散弱’,打造‘航母’。两家集团公司集资本运作、股权投资、决策中枢、金融运作、城市建设及运营为一体,分别实施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建设发展任务及市场运营,协同发展,为加快建设我县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添砖加瓦。
2024年12月,经国内权威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评定,福建省永泰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永泰绿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国企同时取得“AA”主体信用等级,成为永泰县首批“AA”企业,这将有利于永泰县国有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时光荏苒,改革不息,发展之路永无止境。一年来,我县保持着“敢”的勇气、“新”的追求、“实”的态度,加速推进改革步伐向更高质量、更宽领域拓展,未来永泰将继续以改革为引擎,驱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