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台风与强降水:一对并不矛盾的组合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18-09-14 16:34 浏览量:

   “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强度虽普遍偏弱,却水汽十足。‘台风雨’强度大、雨量足。”在中国气象局8月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行程过半的2018年台风季得到了这样的“中期评价”。当然,这也是台风影响区域人们的共同感受:雨下得是真不小、真不少。那么,为什么强度偏弱的台风,却能带来丝毫不打折扣的降水呢?

  台风强度要看“自身努力” 

  要搞清这个问题,其实首先要明白台风,也就是热带气旋强度的定义。其实,在讨论、界定一个热带气旋强度如何时,关注的指标只有平均风速一项。因此,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台风就能凭借风速追逐“风王”的称号。

  世界气象组织(WMO)建议使用接近风暴中心海平面上10米的10分钟平均风速。但各国在具体操作时标准又各不相同,美国采用1分钟平均风速,而我国则采用两分钟平均风速来计算热带气旋强度。

  风速越高,热带气旋越强,它裹挟的能量也就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强度高的热带气旋,一定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较弱的热带气旋有时会比更强的热带气旋造成更大的破坏,这主要取决于其他外在因素,如受影响区域的地形、热带气旋带来的总雨量等。2006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强度较弱,但影响范围十分广阔,在登陆我国后,在内陆地区造成广泛而持续的强降水,带来200多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今年许多影响我国的台风,如“安比”“摩羯”“温比亚”也具有类似的特点。

  相反,有许多远较“碧利斯”强烈的热带气旋因为未有登陆或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登陆,甚至因为其覆盖范围或风圈小,所以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2016年的超强台风“莫兰蒂”,速度很快,强度很高,在陆地上停留时间也很短,登陆福建后当地短时间强降雨后,当地迅速重新被高压控制,温度上升,恢复晴好天气。

  台风降雨离不开外部环境 

  来势汹汹的超强台风,为什么不一定来带超强的降水,而那些移动缓慢,形状“破破烂烂”的较弱台风,却往往带来持续、大量的降水呢?

  登陆浙江后一路北上,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河北、天津乃至东北地区等地一路造成强降雨,甚至造成部分地区突破降雨历史极值的“温比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登陆点附近的上海、浙江,“温比亚”虽然强度更高,但造成的降雨影响还不如深入内陆后。

  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董林点破了其中的奥妙:台风带来的降水,并不是台风自身的“一己之力”,而是与很多外部环境相关。

  比如,台风走得太快,就不可能造成持续强降水,而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致使“温比亚”的引导气流减弱,移动速度减慢,停留时间长,可以说是造成持续强降雨的“天时”;另一方面,“温比亚”虽然携带了一些水汽登陆,但并不能供给它持续“兴风作浪”,四周较强的水汽输送,提供了持续强降雨的“地利”;最后,“温比亚”还遇到了适宜的高空环境,得以在高空维持较好的出流,使得它的本体不至于因为在陆地活动而迅速消散。几种因素集合在一起,才让它的台风雨在我国东部一路肆虐。同样具备类似条件的“安比”,也在华北、东北等地造成了较大的降雨影响,一度驱散了北方多地的持续高温。

  另一种情况下,当来自南方的台风,遇到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时,也往往产生持续强降雨。在即将到来的秋季,这类“冷暖结合”的降雨将会更容易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